10月30日,《孝感日报》“学习专栏”刊登了市国土高新分局局长孙晓清的调研学习文章《对孝感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从“双集中”的科学内涵、工作取向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节点城市是在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承担重要使命的城市,既是支撑点、着力点,更是引爆点、辐射源。省委赋予孝感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使命,体现了省委对孝感的期待和厚爱。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作出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决议,主题鲜明、内容聚焦、正当其时,充分彰显了市委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发展,其本质是践行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加快实现城市产业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体现了回归人本之源、顺应时代之变、呼应现实之需的价值追求。
一、深刻领会推动“双集中”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城与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城市和产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有其内在逻辑和自身规律。孝感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科学总结城市和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分析省内外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系统梳理自身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作出推动“双集中”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决议,是从全局谋一城、从一城谋全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准确把握了经济社会和城市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一)“双集中”发展的自然逻辑
古人云:“天之所覆者虽无所不至,而地之所容者则有限焉”。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得以急剧扩张,另一方面,40多年的改革开放高速发展,使得土地、水等资源要素的消耗利用接近“天花板”,数以亿亩的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生态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挤压和占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心渴望。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部署的重要内容,首次明确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强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正确处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推动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推动城市产业“双集中”发展,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收益,留下更多空间、更多资源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顺应自然、回归人本的科学选择。
(二)“双集中”发展的政策逻辑
粮食安全为“国之大者”,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保护耕地端牢饭碗,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中央和地方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压紧压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近年更是对耕地保护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纳入党政目标考核、经济责任审计和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自然资源部建立健全了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划定了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明确了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边界和格局。“三区三线”的划定成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成为各地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建设活动必须符合“三区三线”的相关规定,不得突破建设用地规模和既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推进“双集中”发展已成为我们站稳政治立场,顺应政策要求的唯一选择。
(三)“双集中”发展的现实逻辑
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确定把孝感做大做强的三个阶段目标,在今年GDP首次突破3000亿的基础上,谋划在2025年、2030年、2035年分别达到3800亿、5000亿、7000亿的奋斗目标,在未来不到15年的时间内,孝感经济总量实现翻番,但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显然难以同步实现翻番。一方面,过去传统依靠要素投入支撑的快速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要素资源,“三调”成果显示过去10年里孝感市耕地面积减少90万亩以上。另一方面,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框定孝感城镇开发边界不得突出既有量的1.2倍,现阶段“三区三线”范围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30万亩,特别是孝感历史上是农业大市,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大,保护率高,但当前耕地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政治责任的背景下,靠“拼资源、拼消耗、拼政策”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推进“双集中”发展无疑是我们面对现实,谋划未来的必然选择。
二、准确把握推动城市产业“双集中”发展的工作取向
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发展的本质是集约节约用地,着力提高城市单位面积的承载力和贡献度,直接表现在经济强度、人口密度和税收贡献度等。如何把握这个“度”?疏密有致、精明紧凑的理念如何落实?原重庆市市长、现中国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黄奇帆同志在《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中揭示了一个现象:省会城市发展大体上都会遵循“一二三四”的逻辑,所谓“一二三四”就是省会城市往往占有这个省土地面积的10%不到、一般是5%—10%,但它的人口一般会等于这个省总人口的20%,它的GDP有可能达到这个省的30%,它的服务业,不论是学校、医院、文化等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还是金融、商业、旅游等市场化的服务,一般会占到这个省总量的40%。换一个视角,孝感在奋力实现“主城崛起”,推动城市产业“双集中”发展中,黄奇帆“一二三四”的城市发展逻辑,值得借鉴和遵循。
(一)着眼要素集约,构建精明紧凑空间格局
目前孝感主城区建成面积7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的8.4%,在黄奇帆“一二三四”发展逻辑5%-10%的合理区间内,虽有一定的扩张潜力,但长期发展约束趋紧。市委提出要聚焦聚力打造精明紧凑主城区,应重点把握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在规划上引导城市东进南移,优化和固化“两湖镶嵌、六水相依、双城相拥”的空间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性,与未来共振,建设具有河风湖韵的秀美城市,彰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风采和魅力。在建设上科学把握建设时序,优先发展东城片区,加快建设毛陈片区,更新重塑老城片区,统筹发展南城片区,高标建设临空新城,有条不紊地推进各类项目建设,特别是要优先把东城核心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着力点和引爆点,加大项目布局,完善功能设施,承担人口转移,形成产城融合示范区。在管理中,坚持合理确定供地节奏、供地规模和出让年限,推进带方案出让、工业上楼、亩产论英雄、五证同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政策措施,让项目真开工、快见效、早投产,提高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化水平。
(二)着眼人口集中,营造人民至上浓郁氛围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孝感常住人口418万,主城区人口60万,主城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4.3%,与黄奇帆“一二三四”发展逻辑20%的人口规模有一定的差距,与市委提出的建成100万人口Ⅱ型大城市也存在不小的距离,人的城镇化是孝感面临的突出挑战。城市的核心是人,当前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开始新的变化,逐步显现“产城人”向“人城产”、“城产人”的顺应转变。传统的发展逻辑一般为“产城人”,产是第一位的,以产兴城、以产聚人,这个模式发端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愿望追求不断提升,以人为首要因素,以城聚人、以人聚产、以产兴城的新逻辑得以确立。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将建设“一城四基地”作为孝感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将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放在首要和突出位置,我们要切实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推进城产融合,着力增强孝感主城的吸引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中心城区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塑造孝感天下、情润山水的城市形象,努力弘扬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城市精神,提升孝感的软实力,将中华孝文化名城独特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品格转化为孝感独有的竞争力和感召力,吸引更多的人向中心城区集中。
(三)着眼产业集聚,突出比较优势创新发展
孝感主城是市委市政府党政机关所在地,本应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主城经济中心的地位显然尚待确立和巩固。2022年全市GDP为2776亿元,包括市直三区在内的孝感中心城区GDP为38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3.6%,与黄奇帆“一二三四”发展逻辑的30%存在巨大反差。针对主城不立、能级不足的问题,市委提出推动工业经济“赋能挺脊”专项行动,确立“4+2”主导产业,着力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以主导产业链为组团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我们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深入挖掘潜在优势,加快形成竞争优势。我们要立足比较优势,心无旁骛壮大4大传统产业,我市传统性产业生命周期长,资源禀赋好,市场规模大,具有明显的资源、市场、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纺织服装产业要提档升级,形成自主品牌,提升价值;纸塑包装产业要充分发挥头部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延链补链,促进高效集聚;盐磷化工产业要依托资源优势,推动绿色转型;食品加工产业要立足华中大市场,加快建设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项目,因势利导提质增量。要担当有为创新发展2大新型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所有产业的核心,是颠覆其他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群,被誉为第四产业,我市华工高理、长飞光纤、航天三江等企业存在一定的潜在优势,我们要促进光电子信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人才引进、政策扶持和资产投入,让潜在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四)着眼功能集成,建设宜居美秀智慧城市
孝感中心城区拥有较为丰沛的教育、文化、医疗资源和较为集中的金融、商业、旅游设施,孝感市重要的高校、高中、医院、商超、文体等服务业都集中在主城,但2022年主城服务业GDP占全市份额为22%,与黄奇帆“一二三四”40%的发展逻辑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要深化对服务业的认识,将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服务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吸纳人口就业、改善生活品量、促进产城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持续上升,一些先进城市中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少数城市服务业已经甚至超过“半壁江山”。我们要不断完善基础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扩大消费性服务业,强化公共性服务业。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更新中从菜市场、停车场、寄递物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幸福食堂等群众关切问题入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要着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业,通过奥体中心、东城高中、邓家河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配套,以优质公共服务促进人口加快聚集。要稳步推动金融创新产业园、首衡城、永旺梦幻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丰富城市形态和商业业态,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
扫描分享
微
信
平
台
二
维
码
孝
感
不
动
产
二
维
码
主办单位:孝感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孝感市林业局) 技术支持:孝感市门户网站管理中心 网站地图
地址:孝感市澴川路219号 电话:0712-2310929
ICP备案:鄂ICP备0501585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9000049 鄂公网安备42090202000171号